我院應邀參加“2025中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保護利用工作研討交流會”并作交流發言
2025-09-30
近日,由中國國家灌溉排水委員會主辦、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承辦的“2025中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保護利用工作研討交流會”在寧波海曙順利舉行。時值它山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十周年,來自全國水利行業的專家學者及各遺產地代表齊聚甬城,圍繞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保護、利用與傳承展開深入交流。
在主旨報告環節,八位專家從不同角度闡釋了灌溉工程遺產的多元價值與實踐方向。我院智慧水利研究院防災減災部總監江雨田以“水利新質生產力賦能——它山堰上游數智治水”為題,系統介紹了我院在數字孿生系統與人工智能技術在“它山堰”遺存保護及鄞江流域水利治理的創新應用成果。他表示:“未來我們將持續提升它山堰及現代水利工程群的硬件能力,并以新質生產力推動數智賦能,實現軟硬實力的協同發展。”該報告通過生動實例展示了寧波在灌溉工程遺產保護中理論與實踐的融合,也將為水文化遺產的當代傳承注入新的實踐動能。
中國作為灌溉工程遺產保護的重要參與國,自2014年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發起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評選以來,已有42處古代灌溉工程入選,是全球遺產類型最豐富、分布最廣、灌溉效益最顯著的國家。寧波作為水利遺產富集區,近年來積極推進水文化資源轉化,僅海曙區就擁有它山堰、月湖水則碑等國家級水利遺產5處,省級水利遺產6處。
數字孿生周皎梯級水庫
無人機空地聯動AI賦能
作為寧波市水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單位,我院長期致力于推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歷史、文化與科技價值的融合轉化,將水文化傳承有機融入現代水利體系建設,并以科技創新賦能遺產保護實踐。下一步,我院將持續深化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與水利工程的融合應用,拓展數字孿生、智能監測、智慧管理等在遺產保護、修復與活態傳承中的落地場景,著力構建“科技+文化”雙輪驅動的示范模式,為寧波乃至全國灌溉工程遺產保護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范例,為推動區域水利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智慧力量。
來源:智慧水利研究院、勘察院
編審:綜合部